[獎項]:世界風云車性能、環(huán)保、設計大獎 奧迪得其二
不久前曾有報道紐約車展的盛事-WCOTY世界風云車的選拔,最后由Lexus LS460拿下了此項大獎。同時由世界各地媒體記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也決選出2007年年度性能風云車、年度設計風云車以及年度環(huán)保風云車等三項大獎。分別由奧迪 RS4、奧迪 TT和奔馳E320 BLUETEC獲得殊榮。 紐約車展的盛事-2007世界風云車大獎頒布。
年度性能風云車-奧迪RS4
和世界風云車所要求的均衡表現(xiàn)不同,年度性能風云車的入圍車款,必須具備獨特的性能取向,并且是全新或是大幅改款的車型;同時在2006年的銷售年度,至少達到1000輛的銷售成績。符合上述資格的性能車種一共有17款,評審委員會再逐漸刪減范圍,最后僅有十輛入圍最后的決選名單:包括奧迪 RS4、S6、寶馬335i、Z4 M Coupe/Roadster、法拉利599GTB、捷豹XKR、馬自達3 MPS、保時捷911 GT3/Turbo和雷諾Clio Sport。RS4允文允武的性能和實用性,年度性能風云車的稱號當之無愧。
在上述十款讓人熱血沸騰的候選名單中,評審委員會最后選出了奧迪 RS4。評審認為,RS4為性能房車立下了最佳的批注。420匹馬力搭配奧迪招牌的Quattro四驅(qū)底盤,讓RS4能夠兼具一般家庭房車的用途,同時也能在賽道上一展長才。而最吸引評審的部份,則是V8自然進氣引擎高轉(zhuǎn)速的咆哮聲。寶馬335i和保時捷911 Turbo分別獲得二三名,德國車廠在年度性能風云車中出盡鋒頭。
“我們很榮幸能夠獲得年度性能風云車的大獎”奧迪美國副總裁Johan De Nysschen表示,“近幾年來奧迪不斷地開發(fā)一系列性能車款,而RS車系更在其中伴演了重要的角色。”年度性能風云車的第二、三名分別由寶馬335i和保時捷911 Turbo獲得。
年度環(huán)保風云車-奔馳E320 BLUETEC
眼見世界車壇對于環(huán)保議題日益重視,因此WCOTY于2005年增列了世界環(huán)保風云車的選拔。由來自22國的專業(yè)媒體和記者,依據(jù)下列的標準予以評選:車輛的廢氣排放必須通過美國加州SULEV、美國環(huán)保署Tier 2和Bin2、或是Euro V其中任一項規(guī)范;油耗成績必須達到20km/L的水平,最后必須具備先進的引擎技術,對環(huán)保有相當程度的幫助。BLUETEC號稱“全世界最干凈的柴油引擎”,同時也贏得年度環(huán)保風云車的頭銜。
2007年世界環(huán)保風云車最后由奔馳E320 BLUETEC出線。奔馳宣稱BLUETEC為“全世界最干凈的柴油引擎”,同時BLUETEC也是柴油引擎重回北美市場的重要指標。BLUTEC集結(jié)了奔馳的最新科技,以達到減低廢氣排放,提高引擎效能的目的。利用觸媒轉(zhuǎn)換器和微粒過濾器,BLUETEC能夠減低更多氮氧化合物的排放。豐田的Hybrid科技,福特、奔馳的Fuel Cell,以及雪鐵龍的Stop&Start科技在環(huán)保上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
同樣來自德國的寶馬Hydrogen 7和大眾Polo BlueMotion,分別拿下2007年世界環(huán)保風云車第二名和第三名的寶座。同時入圍的名單中,Hybrid油電混合動力、Fuel Cell燃料電池和Stop&Start停車熄火系統(tǒng)等許多引擎科技,也證明越來越多車廠對于環(huán)保所作的努力。
年度設計風云車-奧迪TT
一臺車的外型,往往是消費者購買的考慮因素之一。因此設計師的功力高低,也成為WCOTY評選的項目。年度設計風云車的設立,便是為了彰顯具有創(chuàng)新價值的車款,同時能將汽車的定義加以延伸。WCOTY邀請了四位設計界的知名人士,包括汽車設計師及資深媒體擔任評審。針對最后入圍的五個車款,包括奧迪TT、凱迪拉克STS、雪鐵龍C4 Picasso、菲亞特Grande Punto和雷克薩斯LS460進行決選。曲線玲瓏的奧迪TT拿下年度設計風云車的稱號,相信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異議。
最后奧迪TT擄獲了評審的目光。圓潤的輪拱造型,招牌的盾形水箱護罩和光滑柔順的造型,讓人禁不住聯(lián)想起上一代奧迪TT包浩斯風格的造型;另一方面全新的TT卻顯得更加摩登洗練。同時在內(nèi)裝上TT也更為精進,駕駛者導向的中控臺和更加寬敞的空間,顯示出奧迪設計師的功力與巧思。
奧迪TT在2007年世界風云車大獎拿下第二名,同時又獲得年度設計風云車的肯定,可以說是成果豐碩。而雪鐵龍C4 Picasso和菲亞特Grande Punto分別拿下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績。2007年世界風云車大獎不僅為紐約車展增添更多話題性,消費者也能見識車壇諸多最新的科技。同時各項獎項的頒布,也激勵了車廠研發(fā)更多富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車款,對于車廠與消費者來說,可以說是雙贏的正面效果。
(編輯 周凱)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