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令人失衡,樓蘭助我躺贏
近期網絡上關于參與內卷還是選擇躺平的討論十分熱烈。作為一個已過而立之年但認為自己還處在青春尾巴上的“年輕人”,我認為 “內卷”已成為一種日漸常態(tài)化的社會現(xiàn)象,青年們短期內很難從中抽身:除非不接觸他人,否則人怎能完全隔絕當前社會環(huán)境影響呢?既然無法完全擺脫內卷,那更理性的態(tài)度就是舒服地卷,盡量降低內卷對身心的影響。這也是我選擇樓蘭作為我的愛車的理由——它的“黑科技”座椅和超大空間能帶給我深度放松的舒適感,緩解我“被內卷”的身心疲勞,助我“躺贏”。
Multi-Layer人體工學座椅
幾年前一次長達一周的連續(xù)加班,每天只瞇兩三個小時。那次趕完項目的當天還堅持拖著半垮的身體去參加高中好友聚會。最后累癱,被開樓蘭的朋友送回家。那是我第一次坐樓蘭。朦朧間感覺像身在云端,十分放松。當時全身無力的我簡直想一直呆在他車里不離開了。因為舒適印象極為深刻,后來自己買車時首先想到就是樓蘭,考察后確認它就是自己的理想車型便果斷入了手。
樓蘭超級舒適的乘坐體驗主要來自它的黑科技“零重力”座椅:Multi-Layer人體工學座椅。這款設計靈感源自航空工程的座椅,完美結合最前沿重力學研究成果和人體工學技術,采用先進支撐架構配搭高級緩沖材質,能給身體提供高度貼合支撐并有效分散壓力,令人感受到類似身在太空的失重無壓感,非常放松舒適,久坐不累。外加高質感細膩柔軟真皮包裹,說坐在上面像坐在云端一點也不夸張。每次帶著一身疲憊坐進獨屬于自己的這張沙發(fā)里,像得到一個溫柔擁抱、一個有力支撐,避無可避的疲累好像突然就變得沒那么不可承受了。
更深入的舒適體驗則來自一些日常的使用細節(jié)。對生活在快節(jié)奏城市、工作繁忙的我來說,有時候最大的奢侈品是時間。車子難免偶爾會有其他人開,自己重新開時便需要重新調試回自己方便的高度角度,多少有些費時。而樓蘭的駕駛席智能記憶系統(tǒng)支持駕駛席座椅、外后視鏡和方向盤的聯(lián)動功能,攜帶不同的鑰匙啟動時,可自動切換到記憶功能設定的相應位置和角度,幫我省了不少時間和心力,太貼心了!
另一個很有愛的設計是座椅加熱功能。冬天最怕冷屁股坐上冷板凳,簡直透心涼。樓蘭的座椅加熱功能使我不必為此擔憂。一年四季,無論早晚,樓蘭都能給我想要的溫暖。
樓蘭座椅于我,很多時候也是心靈按摩椅。壓力大、情緒低落的時候,我經常會將車開到城郊安靜處,一鍵調節(jié)最舒適的座椅角度,或閉目聽自然聲響,或聽著喜歡的音樂,透過全景天窗看流云朵朵或星空浩渺,放空自己,給心靈充電。往往半天后又是一條可以重回職場奮戰(zhàn)的生猛好漢。
寬適空間
選樓蘭作為座駕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它的超大空間。工作生活壓力較大的我不喜歡壓抑氣息的小空間。樓蘭以4897mm×1908mm×1691mm的大車身尺寸構筑了超大的內部空間。又以大五座設計取代保守七座,將單座位空間提升至極致,非常合我心意。坐在寬敞的樓蘭里,感覺很自由和放松。
用樓蘭招待親人朋友也挺體面的。坐過我的車的親人朋友都說我的車看著豪華、坐著舒服(夸得我心里美滋滋)。有一次臨時開自己的車去接個外國客戶,看著牛高馬大的他落座后,后排周圍空間仍然寬敞、毫不拘束,我心里挺得意的。
樓蘭的后排放倒容積和行李廂空間也很大,可以令我輕松應對各種載物場景。有一次和幾個朋友去露營BBQ,我一輛車幾乎裝完了所有物資:帳篷、水、烤架、木炭、各種食材、水果、小吃……朋友大呼過癮。過年回老家,帶回去給三姑六婆的禮物塞一車,帶回來各個親人和爸媽為我準備的特產塞一車,滿滿都是愛。
躺平不如躺贏
也許我們不得不被內卷,但我們不必選擇徹底躺平。我們還可以選擇盡量讓自己卷得舒適一點,努力躺贏而不是躺平。就像我選擇奮斗,并選擇樓蘭伴我成長。
我跟大部分人一樣無法接受只有工作、沒有自我的失衡生活。但我也喜歡自己的專業(yè),想成為與時俱進的專業(yè)人士,所以無論在工作中還是業(yè)余時間都會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日積月累。與此同時,我也在每個普通的日子里努力關愛自己的身體和內心。不負工作,不負自己,樓蘭助我做到了。
如果你的人生態(tài)度也是如此,那么相信你也會喜歡豪華舒適、給身心減壓的樓蘭。聽說這個月任意品牌車型置換樓蘭至高可享20000元補貼哦。拒絕令人失衡的內卷,“躺贏”要趁早,快去試試吧。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