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便宜奔馳SUV或不到20萬!為它值得放棄寶馬X1?
說起歐系SUV綜合實力最強的品牌,我想梅賽德斯-奔馳說第二絕無人敢說自己是第一。從“A”到“S”一字排開,還有G級這樣的硬派精神領袖壓陣不可謂不強大。不過堅硬如阿喀琉斯也會有自己的后腳跟,三叉星輝一直在低端入門級車型的競爭中要遜色于寶馬和其它更低端的豪華品牌、產品力猶如與價格成正比一樣。第一代入門級SUV-GLA可以說是毀譽參半。它確實讓人更容易的買到了帶奔馳商標的SUV了,但好像也僅僅只有這一項優(yōu)點了。那么全新一代GLA的產品力如何非常令人期待,尤其背景是在有了一個尺寸更大的兄弟GLB之后。
為什么說初代的GLA產品力并沒有明顯的優(yōu)勢呢?首先它的上馬過于催促、那個年代的奔馳在是否要將準入門檻打得這么低還心存猶豫、以致于GLA 2013年發(fā)布時、BMW X1/AUDI Q3等產品已經將市場空間蠶食的差不多了。斯圖加特老鐵看著同鄉(xiāng)們的行為,發(fā)現(xiàn)推出低價車在中國的表現(xiàn)是真香!所以一臺更像拉高的A級或者像GLK被拍扁的GLA就這么上市了。雖然外觀和空間不太給力,但不溫不火的它似乎銷量也還過得去。奔馳又在新一代車型上市前發(fā)布了GLB,那全新GLA的地位就格外的尷尬。再不強大就要被自家人革命了!
誰都知道現(xiàn)款GLA最大的問題就在于它過于扁平化的外形。如果說豪華品牌舊秩序以歐美人比較新潮的口味看,無所謂、見仁見智??墒侵袊暮廊A品牌消費者即使是能欣賞這樣的外觀、幫他們掏錢的父母也不會喜歡這樣的一款外觀不“霸氣”的SUV。顯然GLB是針對這件事完全推倒重來的補救、但GLA本身的價值呢?它更加的流線、但不再是一味的扁平化。它和A級一樣用上了描邊的輪圈,和AMG套件的加持。所以,即使主要看的年輕人還是掏錢的父母,全新一代GLA的外形絕對不是它的頑疾了。
內飾設計分為設計和空間兩個維度、設計方面這一代奔馳的內飾氛圍無須多言。即使推出多年已經出現(xiàn)了一些審美疲勞、可要知道這可能是一臺未來終端售價在20萬上下的SUV,能配上和S級氛圍相差不大的內飾還是奔馳Logo加持,結果可想而知。但受限于過于隨意的外形,現(xiàn)款GLA的內飾空間也可以用感人來形容。全新車型優(yōu)化后,功能性和客觀物理上的空間都有所保障,我們也期待未來試駕體驗后的真實反饋。
而如果沒有過大的意外的話,全新GLA投入國產后將會沿用A級三廂和GLB的1.3T四缸渦輪增壓發(fā)動機。雖然排量比現(xiàn)款要小了不少、但根據(jù)筆者之前體驗的A級三廂車型來看,動力方面應該不用特別擔心,何況它還保持了四缸的尊嚴呢。其實除了發(fā)動機、無論是雙離合器變速箱還是高配車型會配置的4Matic四驅系統(tǒng),對于GLA的目標客戶來說并不重要。“SUV”“奔馳”“20萬”這幾個名詞就足夠令人買單了。
那既然說起很多人會為了GLA上的三個優(yōu)點買呢單,那么它有哪些客觀存在的競品?那一定是一些與它特征高度重合的車型:品牌形象高端、高機械素質為高顏值讓路、高內部實用性為設計讓路。什么人會買VV7?什么人會買奔馳A級三廂?似乎他們都能成為全新GLA的目標客戶群,雖然左右逢源、但這個細分市場實際的容量并不大,這也是WEY為什么要推出VV6的原因。
所以說產品力綜合分析下來,全新GLA的產品力躍然紙上,它把老車型的設計和空間問題一并解決、內部的設計也緊隨奔馳的最新潮流。動力系統(tǒng)方面雖然沒有加強但更新了全新的技術,以換取更低的成本均攤和日后維修養(yǎng)護費用。社會輿論時常唾棄買入門級豪華品牌的消費者,但其實主機廠發(fā)現(xiàn)這塊蛋糕是真香,默默的做好相關的服務。但回頭發(fā)現(xiàn),這些和本田CR-V價格相仿的懸掛著高貴德國商標的“豪車”們,卻在產品力上一個能打的都沒有,何嘗不是一種汽車界的黑色幽默呢?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