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美式風情 豐田進口威颯32.66萬元起
北美市場強大的消費能力以及多樣化的需求成為了許多個性化車型誕生的源泉,其中就包括了豐田威颯,它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5年北美車展上展出的一款FT-SX概念車,三年之后,豐田在底特律車展上將這一概念車變?yōu)榱爽F(xiàn)實,并且同年在美國取得了量產。而中國消費者見到它的時候已經是時隔4年后的廣州車展。2013年,當威颯正式以進口方式進入國內市場的時候,還沒有經歷換代,5年的時間只是讓它進行了小改款而已,所以我們看到的還是第一代威颯。
當你真正地站在威颯面前的時候,才會感受到這款車型的定位到底有多么的細致,它的長寬高比例著實有些特殊。與凱美瑞完全相同的2 775 mm軸距讓它在車身的長度上與后者僅有著8 mm的差距,但它的車身寬度卻又向漢蘭達看齊,只是在車身高度上取了二者的中間值,1 610 mm的數(shù)值比凱美瑞高出了130 mm,比漢蘭達低了150 mm。當然如果把205 mm的離地間隙也考慮在內的話,威颯的車廂實際高度與凱美瑞相差并不多,這個看上去比旅行車壯一點,但又比SUV矮了一頭的家伙散發(fā)出濃濃的個性,而粗壯的格柵以及強悍的四肢都在暗示著它的美國血統(tǒng)。SUV般的造型為威颯贏得了更好的頭部空間表現(xiàn),尤其是后排座椅,全景天窗的出現(xiàn)絕對算是錦上添花。只是腿部空間依然保持著凱美瑞的做派,中央的凸起會影響到3個人的乘坐,視覺上也以營造轎車氛圍為訴求,所以,威颯的座椅看起來和坐起來都會讓人感覺到舒適。雖然在絕對的空間表現(xiàn)上還不能與漢蘭達媲美,但是威颯的座艙內還是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儲物空間。別的不說,那個位于中控臺下部的手機托架就是個極為貼心的裝置,如果繼續(xù)將目光下探,位于中央扶手下方的超大儲物空間將會伴隨著贊嘆聲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值得一提的是,在內飾的選材和做工上,威颯的表現(xiàn)的確符合進口車的身份。
威颯采用了2.7 L雙VVT-i發(fā)動機,看起來似乎與漢蘭達的2.7 L發(fā)動機相同,而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去認為它們是同一款發(fā)動機。但是一個小小的代號迅速打消了我們的念頭,威颯發(fā)動機的代號為1AR-FE,而現(xiàn)在的漢蘭達發(fā)動機代號則為3AR-FE。其實漢蘭達最初上市時采用的也是1AR-FE發(fā)動機,因為當時這款發(fā)動機也是需要進口的。后來隨著漢蘭達的大批量國產以及要適應國家不斷提升的排放要求,1AR-FE發(fā)動機在國產并經過了細微的調校之后變成了如今的3AR-FE發(fā)動機。身為進口車,威颯自然還是沿用著未經調校的1AR-FE發(fā)動機,我們還可以在雷克薩斯RX270看到這款發(fā)動機的身影。威颯的這款1AR-FE發(fā)動機的最大功率為136 kW,最大扭矩為247 N?m,相比漢蘭達略微低了一點點,但威颯的整備質量卻比漢蘭達輕了100 kg,因此論加速能力,它無疑還是要占據(jù)著優(yōu)勢,尤其是初段加速,一改漢蘭達略顯遲緩的表現(xiàn),油門踏板靈敏而積極的響應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6缸發(fā)動機,而且隨著車速的提升,動力的衰減并不明顯。隨著6擋自動變速器的細膩配合,整體舒適性非常接近于無級變速器車型。
如果不是因為強壯的四肢以及較高的離地間隙,我更愿意用轎車的標準來衡量威颯的操控性。對于威颯來說,將轎車的操控特性應用到SUV身上并非難事,前麥弗遜、后雙連桿式懸架的搭配與漢蘭達相同,都以舒適性作為首要因素。只不過,威颯的離地間隙略微降低了一點,車身的重心由此降低,再配合較輕的車身質量,它的懸架會表現(xiàn)出更強的韌性,對于細碎顛簸的處理可能稍弱于漢蘭達,但對路面的感知也更清晰一些,同時抗側傾能力也提升了許多,這就有利于它發(fā)揮出接近于凱美瑞的彎道特性。同時,威颯還為高配車型提供了全時四驅系統(tǒng),但從廠商對此系統(tǒng)只言片語的介紹來看,它的性能應該不會太強悍,考慮到威颯很難會出現(xiàn)在那些極端惡劣的Offroad路面上,它的任務只是去應對雨雪天氣時濕滑的路面而已。
進口車的身份讓威颯在配置上必須有所作為,所以它裝載了有13個揚聲器的JBL 高保真音響系統(tǒng)、ASL自動音頻補償系統(tǒng)、導航系統(tǒng)、后視野監(jiān)視系統(tǒng)、智能鑰匙及一鍵啟動系統(tǒng)、遙控門鎖控制系統(tǒng)、鑰匙防反鎖功能、上車照明功能以及電動尾門等配置。車型方面,目前共有豪華版(兩驅/四驅)和至尊版(兩驅/四驅)共4款車型,售價32.66萬~40.88萬元。4款車型提供9種顏色,將通過廣汽豐田全國銷售渠道進行銷售。
最熱評論
全部評論
